美宇航局借京奥神七东风,强化太空霸主地位
26/09/2008
美国太空总署署长格里芬九月中在洛杉矶发表讲话,号召最高决策层和航天人士发扬「北京奥运精神」,重塑美国太空霸主地位。他说:「北京奥运会重在参与而非一定要赢……下个月『亚特兰蒂斯号』穿梭机将升空,维修哈勃太空望远镜。」他表示,航天员将把飞鱼菲比斯在水立方屡破世绩的泳帽带上太空,希望此举能让美国青少年稍稍关注太空探索活动。
格里芬称,中国启动了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二○○六——二○二○》,明确科技要在二○二○年进身创新型国家,并要居世界科技前列,成为五大专利国之一。在未来五至八年内,中国还将发射一百多颗卫星。预期中国将孕育成千上万的高新技术。
相反,美国逐渐缩减宇航计划。「阿波罗十一号」成功登月后的三年半里,「阿波罗二十号」、「阿波罗十八号」和「阿波罗十九号」被先后取消,战略失误造成美国太空总署经费骤减:从占联邦总预算百分之四点二降到零点六;太空探索能力狂跌;「土星V」号火箭研发流产;「阿波罗」新一代飞船中途而废。
其实,格里芬没有提到另一个事实:苏联因为登月失败,最终放弃这方面的太空争霸,失去竞争对手的美国自然把航天目标转移。如今,中日印等新兴国家计划登月,美国重操登月旧技,也是轻车熟路。
「失去太空就是失去未来!」格里芬说:「五十年前,我们的国家……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,并在基础科学、制造技术、工程技术和数学领域遥遥领先……随着老一代美国航天员离开,制造太空穿梭机、哈勃太空望远镜、国际太空站和火星探测器科学家的退休,美国太空总署去哪里找替代人才呢?……我们可能会失去整个未来!」
美国众议院科技委员会指出:与1957年发射人造卫星时相比,如今美国的物理学士缩减了一半!2004年,中国工程学士毕业生有50万,印度有20万,而美国只有7万人!过去10年间,在美国大学获工程硕士的美国人减少了34%,三分之二的工程硕士学位被外国留学生获取,其中不少做了“海龟”。最新调查显示,美国公共学校学生对数学和科技的兴趣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,甚至不及阿塞拜疆、拉脱维亚和澳门。如果不能扭转这颓势,那美国的科技水平将被其它国家全面赶超,其不利影响远不只在太空探索领域,而是会直接威胁到我们的全球市场竞争能力。
这就有点危言耸听了。2005年美国以「深度撞击号」宇宙船发射撞击舱,准确打中距地球一亿三千万公里外的坦普尔一号彗星。美國宇航局发射了11年的“卡西尼”土星探測器,今年飛越了35亿公里到土衛六發回的觀測數據顯示,這顆土星衛星的南極地區存在有液態物質的“湖泊”。充分显示美国航天技术依然遥遥领先。格里芬谈到「神七」,无非是争取拨款,顺手渲染一下「中国威胁论」。
======插入分割线区分转贴与点论===========
看完马鼎盛先生的这篇时评,我很有感触。美国人的太空科技、人力资源之先行之先进之规模可谓举世公认的no.1,那他们的主管太空事务的“首席执行官”为什么还要在媒体上为太空总署哭穷,为太空后备资源哭穷,可以有多种理解,一是:太空霸主的心态作祟,看不得中国近几年来在太空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绩,跳出来提醒世人,美国才是老大;二是:在绝对领先的地位上,能够做到居安思危,能充分认识到中国在太空上的成就对其的影响,或谓之威胁。我们不是其本人,或许不能理解他的心态几何,或许两种心态兼而有之。但是但凡每个中国人都要谨记:我们航天航空的事业起步晚,底子薄,我们发展到今天取得神七这样的成就,是靠我们全国之力,集全国顶尖脑力于一体,兢兢业业,踏踏实实,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的,不是一朝一夕,不是可以躺下睡在功劳簿上了,而是事业刚刚起色,前路仍旧要我们努力,艰苦的走下去。所以,看到他们的“贬低抬高”,不要信以为真,这是一种迷惑,这是一种欺骗!
诚如马先生所说,他人的言论,只不过是炫耀一下自己外带骚扰一下别人,就是这样而已,没什么高明的。我们要做的,就是清醒头脑,拿起自己的手,去做手头的事,要做到后来居上方显真人本色!
[ 本帖最后由 周郎 于 2008-10-2 01:04 编辑 ]